《九槍》議題懶人包
《九槍》議題懶人包

阿榕,今年28歲,夢想著為父母在越南蓋一棟大房子,讓弟弟妹妹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來到號稱「賺錢天堂」的台灣,成為一位營造業移工。

但是,高出常規的仲介費、職災頻傳的營造業圈子、無法轉換雇主的契約,讓他在壓力下動彈不得。

同時,他看到其他同行一個個選擇「逃跑」,雖然風險大了點,但他們賺著比阿榕更高的日薪,讓阿榕的心情受到動搖⋯⋯

《九槍》議題懶人包

1️⃣ 高額仲介費


越南勞動部規定,【仲介費不可高於4,000美元】,但國際勞工組織(ILO)官員私下透露,台灣廠商普遍私下收回扣,導致越南移工到台灣的【#仲介費高達6000~7000美元】
此外,各種介紹費、買工費、咖啡錢等巧令名目的收費項目,也成為移工和雇主龐大的負擔。

據國外研究指出,高額仲介費會增加移工的脆弱性,因為他們在母國背負龐大債務,因此不會抱怨工作、也不會主動檢舉雇主提供不安全的勞動環境。

在無法發聲的情況下,#逃跑可能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2️⃣ 低薪、勞動環境差


以看護工為例,他們可能長達24小時都是在工作或待命狀態,然而薪資僅有21k,且不受《勞基法》保障;契約裡的七休一並非強制休假,是可以被「買走」的。另外,勞動環境差異大、照護對象狀況不一,可能會有不同工卻同酬的情況。

而在製造業跟營造業裡,外勞的職災死亡率皆高於本勞。
根據勞動部統計,【2012年至2022年已有225位移工死在台灣】。

當然,這個官方數據並不包含約8萬多名的「逃跑」(或稱失聯)移工。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
法律白話文運動
報導者〈藍領移工,台灣人的替死鬼?〉

《九槍》議題懶人包

3️⃣ 無法自由轉換雇主


依《就業服務法》對於移工更換工作的規定,採取「原則禁止、例外同意」的模式。

若移工來台後,發現勞動環境惡劣、不合理待遇、薪資還不起仲介費或其他不符預期的情形,卻難以如願換工作。

在不能自由轉換工作的規定下,許多移工便以「失聯」作為「換工作」的因應手段。


4️⃣ 非法對雇主、移工、仲介更有利可圖


「非法移工行情好啊,不受合約、法定薪資規範,換雇主方便、坐地喊價。外勞也會彼此傳話『你還在做這個哦?這麼辛苦⋯⋯』這樣合法工人(移工)會不會動搖?」—— 資深人力仲介

在較高的薪水、較自由的工作性質,及朋友同伴的分享下,使失聯移工人數增加。

而對仲介與雇主而言,雇用失聯移工雖冒著風險,但也有利可圖,因為不受勞動契約規範,雇主可以選工、工人可以挑雇主,「想換就換,不用溝通」;且若移工想取得薪資更高的工作,仲介也能提高服務費。

《九槍》議題懶人包

談到惡劣的勞動環境,根據勞動部資料,歷年外籍勞工因工殤而失能的比率,高於本國籍勞工。

移工來台,大多從事台灣人不願投入的3K行業(日本用語,指骯髒(kitanai)、辛苦(kitsui)、危險(kiken)。其中產業外勞集中在製造業與營造業,這兩個產業也是職災死亡率、失能率最高的兩個產業。

2022年,死亡的19位移工中,就有12位從事製造業與營造業。

《九槍》議題懶人包

【逃跑,何罪之有?】


新聞上常見警察或移民署等執法單位追緝失聯移工的景象,呈現一種「貓抓老鼠」的獵奇氛圍。恐怕帶給閱聽人一種「外籍移工就是犯罪者,應該要被繩之以法!」的觀念。

然而,移工的「逃跑」行為並非犯罪,而是違反了與雇主的「民事契約」,即未按時上工履行僱傭契約。

他們的「行方不明」可能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和《就業服務法》中的「行政規定」。即便被抓,最嚴重的法律後果也只是罰鍰和被驅逐出境。

失聯移工沒有犯「罪」,是違反民事契約與行政法,而非刑法。

資料來源: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捉拿「逃跑外勞」?〉

《九槍》議題懶人包

【從中性化稱呼開始去標籤化】


社會大眾通常對於「非法」、「逃跑」、「落跑」等詞彙承載著的負面印象,為了避免對失聯移工的標籤化,我們或許可以從改變稱謂開始做起。

至於「逃跑外勞」、「逃逸移工」、「非法外勞」等稱呼,並非不可以使用。這就好像我們過去對「外勞v.s.移工」的討論一樣,該消弭的不是稱呼本身,而是把稱呼與負面貶義連結的那條線。

《九槍》議題懶人包

【阿榕的逃跑人生】


還記得阿榕嗎?他在成為失聯移工後,雖然比以往賺進更多的薪水,但工作環境卻更為惡劣。他來到偏遠的鄉下,和幾十名移工擠在鐵皮屋裡生活,沒日沒夜的工作,用酒精與提神飲料麻痺自己。

某一天,他受到同鄉朋友的誘惑,告訴他吸食安非他命可以更提神、讓工作效率更好⋯⋯

-

失聯移工容易被有心人士吸收,犯罪人口率較合法移工為高,尤其毒品犯罪情形日趨嚴重。

根據呂崇維〈在臺外籍移工犯罪情況研究〉指出,實務案例中有多起以免費提供吸食作為誘因,當移工上癮後卻又無法負擔毒品費用時,販毒集團以提出同夥同鄉一同吸食作為交換條件,讓更多外籍移工因此受害。

但是,從犯罪統計數據觀察,外籍移工犯罪人口率雖逐年上升,但是仍遠低於本國人。

除了不熟悉我國法令而觸法外,部分犯罪具有集團性, 如毒品、詐欺與盜採山林等。研究者也建議,有關當局應培養訓練熟悉東南亞語言及文化之特殊人才,並加強犯罪宣導、溯源查緝集團性犯罪才能有效遏止犯罪情形惡化。

《九槍》議題懶人包

【逃逸是事實、犯罪不可容忍,提高懲罰一勞永逸?】


移工因為上述的推力與拉力而選擇逃逸,甚至在失聯後從事犯罪行為,終究還是違反了現行的法律規範。在長照場域中,移工的離開造成一個個長照家庭的負擔,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但是加強「抓外勞」作業、提高懲罰、加強檢舉,真的有助於減少失聯移工嗎?

勞動部在 2021 年規劃「加強外勞管理及改善外勞行蹤不明方案」,表示將協調內政部建立經常性查緝行蹤不明外勞機制,也將再提高非法雇主及非法仲介罰鍰額度。

弔詭的是,就算加強懲處,失聯移工人數仍在逐年攀升。

根據移民署統計,2023 年 3 月,全台灣有 83,590 名失聯移工,來到歷史新高。這個數字在一年前的 2022 年 3 月,是 61,435 人。其中以營造業/製造業(4.7萬)、看護/家庭幫傭(3.2萬),人數最多。

無論失聯移工、非法仲介、違法雇主,無不抱持著「只要不被抓到,就不會被罰」的僥倖心態。因此,無論如何加重處罰,都難以杜絕移工失聯的情事。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
內政部移民署

《九槍》議題懶人包

「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抓到之後『怎麼處罰』,而是『怎麼把他們留下來』。」—— 台灣國際勞動協會專員,許淳淮

他們來做我們不願意做的工作
他們來照顧我們身旁重要的人

當我們嘗試理解他們離開的原因

 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不僅僅是為了逃離更糟的工作環境

 而是有更多複雜糾結的原因
 法律問題、制度缺陷、勞動環境問題

或許就能放下成見與歧視
逐步地、一點一滴地,尋找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