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空間位於台北市大稻埕涼州街108號,是一棟佔地極小立面精美的日式巴洛克風格三層樓建物。
起造人林標鎮建於1925年,從事韓國人蔘之進口買賣,商號取名【鎮記】。二戰時即停止營業僅為林家生活空間使用。1974林家人都遷出後出租為西服店使用30餘年。2007經北市府登錄公告為市定歷史建築後,2012年底正式進行翻修工程直到2015年底完工。2017第四代重新啟用從事容器貿易。2019年11月以開放式文創商店型態嘗試運營,2020年7月重新掛上【鎮記】字號並以【聚福藝】意即『匯集台灣隱藏工技藝術並推廣之』。2021年5月遭逢疫情暫停營業。後與合作夥伴商討活化空間氛圍,以共享經營型態於2023年12月重新開張。
為同時期老街中常見的建築風格。式樣建築多出現於1920年代以前,主要模仿十九世紀歐美流行的文藝復興風格,其根源於歐洲長期發展的建築歷史。典雅的氛圍及巴洛克的華麗裝飾為共同之特色。 日治初期,許多接受西方建築訓練的設計師就把此種風格移植至台灣,且多為官署廳舍所採用。很快的連民間的匠師也刻意仿傚,將許多元素溶入私人建物之中。 主體仿英式維多利亞紅磚建築,牆面以橫紋飾帶為主要特色,形成紅白相間的視覺效果;而立面裝飾著巴洛克風格之元素,立面結構華麗且嚴謹,深具浪漫的特質。 經專家學者勘查鑑定,本建物為三層樓仿歐式歷史主義建築樣式,二、三樓露台及立面山牆裝飾精美、造型結構特殊、空間格局與同時代類似風格建物皆不同,因此有極高的文化保存價值。
以店屋為中心意像,盡可能保留原味的簡化圖騰。
聚福藝字體設計,要保留文字書寫精神還要有些潮感。
店章設計平衡工整,如建築外觀般具有時代感,以簡單幾組詞語文字述說地點、經營內容與主題。
背景用深紅色,圖騰為低調的平光金,象徵富貴祈求鴻運大展。
【聚福藝】意即「匯集台灣工技藝術」於此推廣之。
涼州108 建物外觀的夜間燈光,特邀 原碩燈光設計總監陳宇晃先生擔任顧問協助指導完成。
讓入夜後變得寂靜冷清的涼州街獨顯建物特色。
圖為2021大稻埕情人節煙火慶典時所攝。
創作此門廊地貼目的是為了一時除不去的油漬污痕,欲消減地面的髒汙視感。沒想到毫無違和感的地貼,常讓過路人以為本就是原地磚的一部份。意外創造出屬於建物的另一項開創性特色。
地貼圖案除【聚福藝】建物圖騰外,也將【TAIWAN SPIRITS 台灣精神】的全系列圖案合併排列。無論從左右側穿過或是從正向往店面走入門廊,低頭看這些地磚圖案都會感覺是正對視覺的。
2007創作以台灣縮寫TW而發想的logo及延伸圖騰設計。企圖跳脫台灣現有的國際發展困境。我們要為在世界各地打拼,發揮台灣精神的台灣人加油!只要是關心這片土地的未來與發展,不分你我,我們是一個團隊,為彼此的努力喝采!
『處於身不由己的逆境之中,不妄自菲薄,能夠善用自身的條件,立定方向,不受環境影響,不疾不徐,堅毅的克服重重橫阻的艱難,完成眾所非議的不可能的目標。』此即為台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