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的襌卡解心室|親子教養、關係探索、內在療癒、目標評測
椰子的襌卡解心室|親子教養、關係探索、內在療癒、目標評測
回首頁

孩子漸漸長大,講話的語氣和態度讓我看不慣,怎麼辦?

孩子小的時候,甜甜地叫一聲「媽媽」,我們心都融化了。可現在呢?當他翻著白眼、語氣冷淡甚至有點衝時,我們的心反而涼了半截。

「怎麼變成這樣?」
「以前多乖啊,現在這態度是在跟誰學的?」
「這是叛逆期嗎?還是變壞了?」

今天巧遇一位美麗的媽媽,跟我一樣是三寶媽,我們同樣擁國小三年級的孩子,也聊起了這件事。沒錯!這是一個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育兒關卡——當孩子長大,他開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而這種表達方式,可能讓我們不太好受。

|換個角度,孩子為什麼這樣說話?|

當孩子語氣變得冷淡、帶刺或不耐煩,這並不一定代表他變壞了,而是他正在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甚至在測試界線。讓我們來看看可能的情境:

  1. 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知道怎麼好好表達
    以前的他,會聽話、配合,因為他還沒發展出獨立的思想。現在的他,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卻還沒學會溝通的藝術,所以講話容易顯得不禮貌。
  2. 他的世界裡,這樣的語氣是「正常」的
    孩子可能受到同學、網路影片或社群媒體的影響,覺得這種說話方式沒什麼。但我們聽起來,卻覺得沒大沒小、缺乏尊重。
  3. 他用語氣來測試「底線」
    孩子會試探:如果我這樣講,爸媽會怎麼回應?我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發言權?有時候,他其實只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擁有更多「自主權」。
  4. 他在模仿我們平時的說話方式
    這點比較殘酷,但很多時候,孩子對我們講話的態度,就是我們平時對他說話的縮影。當孩子頂嘴時,我們不妨先回想一下,自己平時的語氣是不是也帶點不耐煩?

|襌卡的智慧:放下控制,學會覺察|

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的語氣「放大檢視」,因為我們心裡的期待是——他應該尊重我、聽我的話。但當孩子開始用不同的方式說話時,我們就會覺得被冒犯,甚至有種「權威受損」的感覺。

椰子運用襌卡的智慧,帶大家看看如何更和諧的處理這個狀況 。

襌卡啟示1. 控制

這張卡提醒我們,有些事情,越想掌控,越容易讓自己不開心。孩子的語氣可能不如我們所願,但與其想著「我要改變他」,不如試著放下控制,讓自己不被情緒牽著走。

覺察提問:

  • 我是不是太在意孩子說話的方式,而忽略了他的真實想法?
  • 我是否把孩子的成長視為一種「挑戰」,而不是一種「學習過程」?

襌卡啟示2. 覺知

這張卡提醒我們,當我們能先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就能更平靜地做出選擇,而不是被憤怒推著走。孩子的態度或許讓我們不舒服,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回應,而不是被動地「爆炸」。

覺察提問:

  • 當孩子口氣不好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能否先深呼吸,冷靜回應?
  • 我能否讓孩子知道,好的溝通方式,能讓我們彼此更舒服?

|三個覺察練習,讓親子關係更順暢|

練習1. 以身作則,示範良好溝通

孩子的語氣從哪裡來?很大一部分來自家裡。試試這樣的練習:

  • 當你覺得孩子語氣不好時,先不急著回嘴,而是平靜地說:「我感覺你現在心裡有點情緒,你願意跟我說說看怎麼了嗎?」
  • 讓孩子感受到,溫和的語氣,更容易被理解與尊重

練習2. 設定「溝通界線」,但不過度反應

孩子有時候會說話不禮貌,但我們的回應決定了這場對話的走向。

  • 如果他說:「你很煩耶!」你可以說:「我聽到這句話心裡有點受傷,如果你需要空間可以直接說明讓我知道喲。」
  • 當孩子學到不帶情緒的語氣能讓事情更順利時,他自然會調整

練習3. 觀察與回饋,強化正向表達

當孩子某次語氣變好時,記得「立即回饋」!例如:

  • 「剛剛你說的話讓我覺得心情很舒服呢 !我們再來多聊聊!」
  • 這樣的讚美會讓孩子知道,好的表達方式會帶來更好的互動,久而久之,他的語氣就會變得更柔和。

|孩子語氣不好,不代表他不尊重你|

有時候,孩子講話的方式確實讓我們不舒服,但這並不代表他不尊重你,也不代表他不愛你。他只是正在學習如何表達自己,而我們的回應,會決定他往後如何與人溝通。

與其把重點放在「他怎麼敢這樣對我說話」,不如帶著好奇去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說?」當我們願意換個角度,孩子也會從我們身上學到更好的溝通方式

下一次,當孩子語氣不好時,試試深呼吸,然後用溫和但堅定的態度告訴他:「我很願意聽你說,同時也希望讓彼此都舒服的方式說。」或許,你會發現,親子之間的關係,會開始慢慢變得不一樣。

你的孩子也會這樣嗎?你是如何應對的?歡迎分享此文,一起交流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