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沛憶

我的第一任內,台北遇上了疫情的挑戰。

2021年,萬華是疫情的重災區,每一天都在緊張中渡過,深夜中不時傳來救護車的聲音。在疫情間,不斷接獲民眾的需求,我協助醫療後送,籌措物資;市場、夜市、商圈在三級警戒下,必須停業,而有紓困振興需求,透過地方社區動員起來相互扶持,在這個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渡過了。

一年後回首,我想透過文字記錄下當時我們面臨的困難以及地方社區是怎麼互相扶持重新站起來的過程。

2021年5月中,台灣疫情升級到三級警戒。

這個時間點剛好是媽祖誕辰的後一週,當時萬華茶室第一案出現,此案足跡有萬華青龍宮繞進,足跡出現了南台灣以及繞進後的平安餐會,我在看到此足跡後比對當時行程,因辦公室有參加繞境和平安餐會且當時來在二級警戒,所以大家都有脫口罩吃東西。

為了確保安全,辦公室開始在家自主管理並且居家上班,並將辦公室市話牽線到手機,結果隔2天就升級到三級警戒,這時服務處開始接到大量個案求助,但因醫院量能不足,衛生局聯絡窗口不夠,民眾不找不到協助的單位,所以打到服務處求助。

當時的個案較多是緊急狀態,辦公室開始跟青山里里長合作,一同協助確診民眾。

辦公室同仁接到茶室小姐電話時,可以透過電話感受到他們的狀況多是偏向身體很不舒服、說話會喘,這時辦公室一邊跟衛生局通報,一邊處理後送個案,一直到市府派出了一台公車到青山里,將確診的民眾送醫。

接下來我想透過列點來記錄那時候的狀況。

*剝皮寮篩檢站

我的服務處當天早上聽到剝皮寮可能會設立社區篩檢站,我當下也認為地方確實需要社區篩檢站,因為足跡實在太多且難以追朔。但因剝皮寮篩檢站鄰近於老松國小,當天下午4點我回到議會質詢時,質詢教育部如果剝皮寮篩檢站設立那麼鄰近的老松國小是否有停課或是任何規劃的應對措施?卻發現教育局根本還沒有開始規劃。

那週開始,我和教育局不斷得協調停課的應對,同時篩檢站附近得居民也因為選址開始造成恐慌,且當時有許多老松國小的家長打電話到服務處反映希望學校可以停課。

當時北市堅持中央沒有停課的規劃,我決定直接打電話到萬華區所有學校詢問校長當週學生的請假率,發現雖然中央和地方沒有停課的規劃,但很多家長都已經開始讓學生自主停課。

得知此消息後,我回到議會質詢並告訴教育局就算中央和地方沒有停課的打算,可是學生和家長已經開始自主停課,教育局得知此資訊後大約4-5天宣布開始停課。

*停課問題

疫情嚴重且升級到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實施遠距教學,教育局透過中華電信提供免費SIM卡給弱勢的小朋友,但因政府對於弱勢的審核是中低收入戶,審核條件較嚴格,社區實踐協會跟服務處反應還有很多需要的小朋友沒有辦法有穩定的SIM卡在家裡上網路課程。

我得知此資訊後,透過朋友的連結和台灣之星聯繫,台灣之星得知此狀況後表示願意免費提供弱勢家庭網路吃到飽SIM卡,幫助孩子們學習學習不間斷。

*街友安置

疫情期間,社福團體有送防疫物資給在萬華的街友,但因地方居民害怕街友的聚集會造成疫情的擴散,所以來辦公室尋求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當時我的辦公室和地方居民都有思考到因為街友沒有打疫苗,有些街友沒有戴口罩怕會有群聚的問題,所以我認爲可以採用高雄的方式去媒合街友安置,只要街友願意安置就安置,並且透過中興醫院幫街友進行PCR,確診跟未確診的街友都進行分流安置。

當時也有很多原本在艋舺公園的街友,因為害怕艋舺公園的群聚,很多人移動到板橋跟台北車站,也因為這樣造成台北車站的街友大爆炸,當時洪申翰立委有找我、指揮中心和社會局一起去視察協助台北車站街友的防疫,希望他們可以維持社交距離。但因爲台北車站的空間有限,所以很難落實維持設距離,我還是希望可以安置街友,防止群聚跟疫情的擴散。

*市場

萬華當地有批發市場以及傳統市場,市場因為多數人出入,且出入的人較難以控制,容易在疫情嚴重的時候造成疫情的擴散加速,而批發市場跟傳統市場在防疫的行為上有不同的方式。

批發市場:

在環南跟北農疫情擴散之前,很多人打電話到服務處說市場有很多人確診,這裡需要社區採檢站。我得知此訊息後,回到議會第一個要求社區採檢站。

傳統市場:

因為傳統市場中央很早就有在入口設置防疫人員,所以2020就有此計畫,但因此計畫在2021年升3級警戒的前幾的月被停掉,疫情擴散開後我重新要求此專案繼續,才能確認傳統市場的疫情不會擴散。

*爭取萬華疫苗優先施打

當時北市並沒有把萬華設為優先使打疫苗的地區,但因為我認為萬華當時是北市的疫情熱區,所以要求萬華可以有疫苗優先施打的政策。

*疫苗社區施打站

後期增設2個疫苗施打站,原本北市只有在花博跟台大醫院設置,但因實在是太遠需要舟車勞頓,所以爭取社區施打站。

*第一線社服、居服人員

疫情嚴重,第一線的社福和居服員工作面臨暫緩,服務處透過社區實踐協會和萬華社服組成了一個協力群組共同合作,找尋外界資源讓社工、居服員降低工作風險,也透過青平台媒合幫獨居老人送餐的居服員和防疫物資。

PChome在和服務處聯絡知道萬華狀況後,願意提供防疫物資、冷凍食品給街友。

因為提供便當或是泡麵在當時狀況會引發較多爭議,所以人生百味跟芒草心建議提供街友冷凍食品跟罐頭,也在這個時候發現最適合提購的物資是愛之味的八寶粥罐頭。

而我也透過朋友牽線認識到高雄的國家口罩隊,跟廠商說明萬華的狀態以及需求後,廠商願意提供口罩到萬華,並且迅速在一週內送到。

*人生百味

因要提供給街友酒精防疫,人生百味需要將酒精分裝到隨身酒精噴瓶,服務處當時媒合到台北車站的後車站店家,店家願意贊助隨身酒精瓶且在當天下午送達。

*消防隊+警察局

疫情下,忠孝西分隊是專責分隊,所以出勤量特別大。

當時台灣撐港協會支援在台店家,一方面是想要振興因為疫情影響的在台港人所開的店家、一方面是想透過募資支援萬華。得知此消息後我開始媒合台灣撐港協會的資源,提供忠孝西分隊他們的便當。

而萬華分局同仁因當時面罩的採購量不夠造成面罩不夠,我透過募資的方式募了400多個面罩並且發送給他們。

*獨居老人供餐、里內協助

當時市府有設立一個民間捐款帳戶,透過此帳戶找foodpanda跟復興餐廚,提供便當給獨居老人,但因後期復興餐廚停止供餐,所以全權依賴foodpanda提供。

我的服務處跟當地36個里長合作,整理里內因確診、居隔無法出門吃飯的里民,聯絡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需要其他協助的部份就直接幫忙通報相關單位。

當時因為確診者人數增加太快,但後送速度太慢,服務處也開始協助反應後送的問題。

透過供餐、協助里長聯絡里民、後送通報了解每個里遇到的問題以及民眾在疫情間生活上的需求。

*民間物資站、辦公室媒合物資

我的辦公室透過跟地方協力的Line群組收集在地需要的物資,媒合適當的物資分發給需要的人,將物資分發給在地育幼院、兒福中心、老服中心、社區實踐協會等等組織。

當時因為發送物資的人力不夠,服務處除了媒合物資外也加入發送物資的行列,一車一車將物資分發到需要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林森北的酒店小姐公會透過在地作家林立青,跟服務處表達他們有奶粉、尿布的需求,服務處媒合後透過PChome協助提供物資。

*中華文化總會

中華文化總會這2年在萬華有舉辦「萬華大鬧熱」的活動,所以對於萬華的狀況十分關心。

服務處透過整理當地100家因為疫情影響的店家名單給中華文化總會,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讓大家知道如果要支持萬華店家有哪些店家可以外帶或是外送,服務處也透過這100家名單,在媒合分送便當時優先訂購這些店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行動支持萬華。

當時疫情十分嚴重,我跟辦公室討論當地除了實際上的物資協助外也需要有心理支持跟一些心靈的撫慰,中華文化總會推出FB萬華加油的特效框,希望可以讓大家一同支持萬華。

*紓困、振興

當時艋舺夜市因鄰近於茶室,所以市府公告停業,而艋舺夜市也因爲覺得疫情尚未緩和所以延長自主停業的時間。

這段時間大概停業了快3個月,當時中央有提出紓困計畫,但因為夜市較多是屬於攤販非店家,而攤販的紓困金較少,且當時太多人同時申請紓困造成紓困申請塞車。

艋舺夜市攤商有較多大哥大姐,夜市的總負責人打電話到辦公室詢問能不能透過辦公室幫忙申請紓困,辦公室麻煩大家使用紙本方式統一送來面交,再由辦公室統一送出紓困申請單。

但因中央的紓困專案對於攤商實在是不夠,所以我另外爭取「萬華紓困專案、萬華振興專案」,只要是中央核定的紓困店家,北市加碼一成紓困金(至少2萬元)而在5、6月新設立的店家提供一萬元的紓困金。

*萬華好way

當時是社區篩檢站的最後一天,在撤站的同時老闆跟當地青創店家送花去給醫護人員表達感謝,在閒聊時聊到希望可以找尋振興萬華的方式,認為可以透過在地特色自救振興。

透過社會影響力製造所的投入,開始了此次的計畫,結合當地老店家、以及青創店家,將他們整合包裝成中秋節禮盒,希望可以透過企業員購禮盒的方式讓大家多多支持因為疫情影響的店家,並且將利潤10%回捐給社區實踐協會幫助弱勢家庭照顧。

在地立法委員林昶佐不只採購還親自幫忙手工包裝,吳怡農也帶著志工來100%手工包裝壯闊萬華。

*爭取萬華疫苗優先施打

當時北市並沒有把萬華設為優先使打疫苗的地區,但因我為萬華當時是北市的疫情熱區,所以我要求萬華可以有疫苗優先施打的政策。

*疫苗社區施打站

後期增設2個疫苗施打站,原本北市只有在花博跟台大醫院設置,但因實在是太遠需要舟車勞頓,所以爭取社區施打站。

最艱困的時候我們成功度過了,現在我們正在重新站起來,邀請大家來到萬華走走,看看這個地方社區不分你我相互扶持的地方,這個充滿人情味及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