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思考紀錄:
「你可以跟我一樣,但不允許你卻能得到比我好的結果。」
這樣的話題可以延伸出—
受捐助的弱勢族群,能有自己的享受嗎?
不行,他們會看了不舒服。
多少人捐東西,給出的其實都是垃圾?社會對弱勢的容忍,是有條件的,幫助是有階級意識的,受助者不能表現得太輕鬆,很多人其實不是在幫人,而是在維持一種地位差距。如果對方活得比自己還好,就會覺得「你是在佔我便宜」。
捐出家裡垃圾給公益團體的人,他們只願意給對方比自己差的東西,也是優越感。
2025/7/21
若我近期股票分享(如:意藍、東哥遊艇、星通、創新服務、和淞⋯⋯族繁不及備載。)有幫助賺錢,做公益還有新的選擇~
公益不只是只能對弱勢者能幫助才叫公益,公益不只有悲情,它應該也有令人喜悅的元素,公益之於我的定義全名叫「公眾/公共利益」。
不管是有意義的活動、幫助人完成夢想,透過資源流動,產生正向效應——哪怕是讓別人賺到錢、完成目標,再回饋社會,也屬於一種有益於社會的行為,都是善的一環,但凡需要的人應該雨露均霑。
但是資源是有限的,也有圖懷裏不軌不懂珍惜與浪費的人或事,希望大家的善意與付出都能給對的人事物。
這也是我近期推薦的捐款機構(如圖)
2025/7/1
Q:請分享推薦定期捐款單位
A:
喜憨兒、創世基金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鄭豐喜基金會、新巨輪服務協會、惠明盲校、罕見疾病基金會、癌症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目目非營利、伊甸基金會、世界展望會、造橋鋪路、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報導者、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心路基金會、南迴基金會、芥菜種會、勵馨基金會、便利商店零錢箱、路過買愛心餅乾做公益、捐待用餐、看到什麼機構覺得不錯想捐就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