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適用於自我摸索、沒有請教練的新手🔥
增肌方法千百種,沒有哪個方法是對是錯的,只有多去嘗試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底下單純陳述我個人觀點,不要全盤照抄,因為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其他人,希望其中某些片段的心得分享能幫助到剛接觸健身的各位。
新手如果自主訓練沒人帶,對自身的身體不了解,直接上重量很容易受傷,先用輕重量訓練,先慢慢了解自己身體,慢慢熟悉器材,在這當中發現原來身體的肌群那麼多塊,要有效的刺激某一個肌群其實不需要太重的重量。
輕重量也有輕重量的練法,如果你感受不到肌肉的存在,未來就很難有效的去訓練他,手是最常用的肌群,大家都會控制二頭肌出力,但如果叫新手胸、背出力,他們會感覺那邊一片空白,完全感受不到胸、背肌肉的存在,這階段好好的培養感受度(Mind - Muscle Connect),未來的天花板才會越高
這部分開始進入正式訓練,會優先推薦代謝壓力是因為這也是輕重量的訓練,10 - 12RM就有很好的刺激效果,會發現一樣的重量,但改變了”訓練節奏”,對肌肉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刺激,去體驗那種痠脹感(泵感),這是大多數新手最直觀讓自己有”扎實訓練”的感覺
自由重量訓練的自由度高,有時候動作很歪力矩完全跑掉新手都沒發現,有些肌肉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力矩跑掉很容易受傷,所以我不推薦自主訓練的新手接觸自由重量訓練 機械式是固定軌跡的,你唯一要調整的就是握距跟手肘、膝蓋之類的位置,相比於自由重量需要的細節少很多,網路上也有很多的影片教學,可以在訓練過程中慢慢練習加重重量,慢慢了解健身的一些力矩的基本觀念,慢慢學習如何正確有效的發力
通常到這裡都有一定程度了,這時候你會發現並不是只有代謝壓力可以讓肌肉充血,其實只要訓練肌群有確實的收縮,都會給你帶來泵感,前面的代謝壓力只是一種訓練模式,你可以在自己的菜單中嘗試各種不同的訓練模式,透過不同的搭配讓自己的肌肉有效的訓練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各種壓力,沒有一個人可以在每次訓練中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尤其是新手身體強度還沒提升起來),所以一定要學會了解自己當天的身體狀態,並搭配適合當下狀態的訓練模式,千萬不要想不開在睡眠不足或者身體尚未恢復的情況下跑去幹大重量…..
到了這階段就偏向在自我檢視跟觀念了, 如果肌肉掌控度有一定的程度,網路上90%的課表都可以嘗試去跑跑看,看看鏡子對自身體態哪裡不滿意,就去搜尋相關的訓練去嘗試訓練看看,但是網路上的資訊玲琅滿目,一定要去了解該訓練方法”背後的本質”是不是自己現階段所需的,不要看到別人練得好就全程照抄,這樣是很無意義也很難有大幅進步的
肌肉增長一定會伴隨著損傷,肌肉損傷就會有筋膜沾黏,沾黏會影響到肌肉的彈性,太過嚴重會造成肌肉緊繃進而影響到活動度,一定要好好保養自身的身體,多多放鬆與拉筋,這樣有助於肌肉的成長,也能更好的避免訓練中受傷
所謂的瓶頸只是身體習慣當前的訓練模式,多轉換不同的菜單或者訓練方式,謙虛學習,多去了解不同的專項,多去嘗試不一樣的訓練方法,少當鍵盤俠,訓練不論是練健力、練健美、練功能性、練健康都是有很大的共同點,多去接觸才不會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