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SH好野人生

「蜂」情萬種-專訪城市養蜂創辦人

蔡明憲老師

城市養蜂是一個重視環境生態、熱愛蜜蜂與獨居蜂和各種蜂類,默默推動蜜蜂生態教育的故事。我們希望透過蜜蜂、獨居蜂與各種蜂類,建構人文與生態的網絡,重新找回人、蜜蜂與大自然的連結。

點我收聽

十萬個為「蛇」麼?

專訪台北城市狩獵創辦人

鍾咏慶

TPHA 台北城市狩獵成立於 2020 年春天,我們致力於將美麗的臺灣生物資源分享給這愛這片土地的所有朋友,成立之初我們開始了一系列的台北地區夜間山區探索活動並廣受好評,今年我們更將服務範圍拓展至台北以外區域、與不同的夥伴合作,提供全台最獨一無二的深度生態旅遊。 已經想不到臺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了嗎?加入我們的行列,開啟一場彷彿置身於生態頻道的探索之旅吧!

點我收聽

台灣的珍奇兩棲物種~蛙的故事

專訪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常務理事-李承恩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民眾保育意識抬頭,伴隨著公民科學家的成長,自 2002 年開始變有許多熱心的民眾協助參與兩棲類調查的工作。 2007 年起,透過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的設立,展開大規模系統性的調查。為了能更強化兩棲類生態保育的力量,並提高環境教育的效率,由各地志工號召下,從 2018 年開始籌備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並在 2019 年 6 月 2 日依法正式成立。期望透過協會的串連,讓兩棲類動物的調查、監測與環境教育工作能更有組織性,引起更多民眾的參與,共同維護兩棲類動物及生物多樣性的永續。

點我收聽

黑夜中遇見資深「蝙蝠俠」

專訪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研究員- 徐昭龍

2007年,位於台北市內湖金瑞里的一棟社區大樓,曾發現下水箱涵中住進將近2000多隻、幾乎不曾在都市現身的東亞摺翅蝠。這個難得的機會,牽起蝙蝠研究人員、里民和社區發展協會的緣分,一起保護這些城市中難得一見的住民。2010年,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正式成立,目的就是希望能從城市裡常見的蝙蝠出發,帶領民眾進行野生動物教育。

點我收聽

台灣隱藏版蜘蛛人

加入蛛式會社 打開蜘蛛可愛的秘密

專訪台灣蛛形協會-羅英元老師

臺灣蛛形學會於2018年正式成立,爲非營利社會團體,以臺灣蛛形動物之學術研究、保育、教育推廣與觀察為目的,除了基礎多樣性調查,也辦理工作坊、演講、觀察活動等,促進國人對蛛形動物的認識。

臺灣蛛式會社簡介:

2013年創立的Facebook社團,提供蛛形動物觀察、研究資訊交流的平臺,曾辦理多場工作坊、研習會及調查活動,並運用公民科學的方式進行國內蛛形動物的分布資訊記錄及標本蒐集。

點我收聽

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

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英豪

2022年活動主題「可怕動物其實很可愛」,透過簡單易懂的科普方式讓民眾得以認識野生動物,降低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特定野生動物的負面刻板印象及獵奇觀感。尤其蛇類、蝙蝠、蜂類等,一般民眾認為此類群之野生動物都極具攻擊性、毒性威脅人類生命的負面觀感,進而對牠們產生恐慌懼怕的心理。此現象除了讓人為偏見造成這類群野生動物族群量降低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也增加所屬業務單位,如捕蜂抓蛇的農政單位之負擔壓力。因此透過這次的活動主題規劃,一般民眾得以深入淺出地認識不同野生動物於生態系中不同的角色價值、生態習性、與野生動物和平共存的方式,進而提高一般民眾的保育意識,讓社會往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方向邁進。

點我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