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講求效率與速成的年代,我們選擇放慢,選擇讓孩子自己探索、決定、創造。在 Tinker & Thinker 夏令營中,孩子們不只是學習知識,而是透過科學的邏輯思維、藝術的感官覺察,以及面對自己的能力,重新建構「我與世界」的連結。
孩子們成為一位位小小材料科學家:
他們分析比例、觀察結構、量測彈性,調配出不同手感與物理特性的史萊姆配方。
他們彼此競賽——誰的能跳最高?誰能拉最長?誰的延展性最驚人?
最後,用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完成一幅幅自由而抽象的繪畫。
一場結合數據紀錄、物理參數與創意表達的綜合科學藝術實驗,更重要的是,從「玩」中學習。
在科學家的陪伴下,孩子們親自操作光學實驗器材,
透過鏡面、光源與濾片探索折射、反射、色散等光學原理。
我們不只用雙手「創造光」,也用光打造空間,讓孩子經歷一場色彩×知覺×空間的身體體驗。
是一場「站在光裡學科學」的感官覺醒:
孩子們從光中看見世界,也開始以光重新描繪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我們不要求統一筆記格式,因為我們相信:記錄是個體對知識的詮釋。
有人用畫筆紀錄聲音,有人用符號紀錄邏輯,有人用文字記錄心情。
我們尊重每一種差異,並讓每一位孩子的筆記,成為創造性學習的基石。
我們不要求統一筆記格式,因為我們相信:記錄是個體對知識的詮釋。
有人用畫筆紀錄聲音,有人用符號紀錄邏輯,有人用文字記錄心情。
我們尊重每一種差異,並讓每一位孩子的筆記,成為創造性學習的基石。
這是一場耳朵的覺醒行動。
孩子們走進自然,蒐集各式聲音樣本——風、葉、腳步、水聲、鳥鳴。
學習錄音技術、聲音剪輯、樣本拼貼,最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聲音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從未發現的角落聽見世界,
也讓聲音成為藝術創作的媒介與個體對話的窗口。
我們相信,真正的學習始於自我覺察。
在這個夏天,孩子們練習靜下來,透過身體活動、情緒配對遊戲、感官覺察練習,
一步步學會辨識自己的感受:生氣是什麼感覺?想哭時身體有什麼反應?快樂的顏色又是什麼?
孩子們畫出自己的「情緒地圖」,用顏色、聲音、肢體或詩句來表達當下的自己。
這些活動不是為了矯正情緒,而是邀請他們與情緒交朋友,學會聆聽與表達內在的聲音。
我們不急著給答案,而是陪伴他們走進自己的內在世界,
讓科學與藝術,不只是工具,也是一種療癒。
06|電路藝術創作:從設計、組裝到實作,全由孩子親手完成
我們沒有預設模型,也沒有填空式步驟,
孩子們從零開始發想,認識電子元件與電路原理,
歷經實驗、錯誤與修正,打造出風格各異、邏輯完整的電路 × 藝術作品。
這是一場超越學科的創作任務:他們不只在學電子學,也在學決策、解決問題與設計思考。
今年的夏天,我們沒有在追求標準答案,
而是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問題與世界。
這樣的教育,不只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藝術家或設計師,
而是培養擁有獨立思考與整合能力的未來領導者。
我們正以亞洲當代教育現場,實踐transdisciplinary 理念「科學不只是公式,藝術不只是情感,學習不只是記憶,而是一次對存在的重新組裝」。
---
若你想看到孩子「不靠大人手、也能完成屬於自己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