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章紀錄了彭氏脈學的重要基本觀念。
為患者把脈,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病因」。彭醫師在本篇章裡,會深入淺出的說明整個彭氏脈學裡如何尋找病因的醫學邏輯。
這個邏輯,是建立在「捨症從脈」的基礎上,延伸出「一脈一方,一方一脈」的線索,並且歸納出「總、膽、膀」的總結。
對剛接觸彭氏脈學的人,可以從基礎觀念了解彭氏脈學的切入點。
對已經有診脈的醫師,更可以爬梳在觀念中的脈絡與邏輯。
邀請您一同踏進彭氏脈學的醫學觀。
彭氏脈學並非一開始就有的學說,而是彭醫師在幾十年的看診經驗裡歸納出的脈學系統。
幾十年中,為了精準抓到患者的「病因」,彭醫師歸納出了「總、膽、膀」的結論。也發現大部分的病患的問題可以歸納在:大便、小便、與情緒的問題。
為了尋找到患者的病因,彭醫師在複雜的脈象裡歸納出「總、膽、膀」。這個整理也是為了讓診脈能夠更清晰與精準的原則。
從這歸納法,也貫穿起整個基本觀念篇裡,從「捨症從脈」到「一方一脈、一脈一方」的邏輯。
在影片的下方,是彭氏脈學系統裡歸納出的「一脈一方」樹狀圖。(影片中也有此圖的說明)
以樹狀圖出發,我們也進入到整個彭氏脈學系統 如何尋找病脈 的架構。
「定位、定性、定量」是醫師在診脈做判斷時重要的觀念。
定位:尋找病的起因
定性:尋找病的寒熱虛實
定量:要下多少的劑量、病患幾天會好
在本集中,彭醫師會更深入地說明「定位、定性、定量」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