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的部位圖
本次介紹肝脈中的「茵陳蒿湯」與「大通散」。
在影片中,彭醫師除了「茵陳蒿湯」、「大通散」,也提及了「小通散」。這些都是屬於同一系列,只是成份與比例有稍微調整。
「茵陳蒿湯」的成份是:大黃、梔子、茵陳,比例是3:3:8。
「大通散」的成份是:大黃、梔子、茵陳,比例是3:3:4。
「小通散」的成份是:黃蓮、梔子、茵陳,比例是3:3:4。
「大柴胡湯」在彭氏脈學裡是屬於膽系的病。
膽系的病因幾乎都跟「生存」有關,包括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黃蓮解毒湯...等。
影片中除了說明大柴胡湯的鬱症原因,也說明了在中醫裡「膽系」的各種延伸與對身體影響。
圖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與「大柴胡湯」的對照表。在影片中,彭醫師會用對照表來詳細說明「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病因。
黃連解毒類包含「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以及一些合方。
而黃連解毒類的脈象是屬於「湧」脈。本集影片中,彭醫師會細細說明關於湧脈的各種變化。
因為黃連解毒類的藥方裡有許多的合方,所以彭醫師也會有一些藥方的簡稱。例如: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半夏厚朴湯 三劑合方會簡稱「連三七」。所以這些合方劑量與簡稱於上方手繪圖示,可與影片一同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