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設計 專攻老屋 全屋翻新
一新設計 專攻老屋 全屋翻新
了解更多

預算控制技巧 刀口在哪裡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

#搔癢__要搔到癢處才過癮

#自己的癢處只有自己清楚

告訴設計師你的生活習慣

告訴設計師你的生活習慣

告訴設計師你的生活習慣

(很重要 所以說三次 XD)

說得越具體 越清楚

將來入住就越能有『量身訂做』感

住起來就越順心

哪些生活習慣該跟設計師說呢?

兩個大特色

#長時間

#頻繁

『長時間』

每天待越久的空間

每天花在這件事的時間越長的

『頻繁』

舉凡動線、起居慣性、最常接觸的家電.櫃體

哪個櫃體加上插座會更好用

廚房檯面要多高會更適合我料理

我習慣回家鑰匙丟哪裡

穿過的衣服(但還不需要洗)放哪裡

吃藥的慣性需求 動線 水杯 熱水壺

長照銀髮族的需求 扶手 開關位置 照明

話說回來

預算控制的輕重緩急怎麼判斷?

#刀口就是癢處

預算有限時

外牆特殊材料、天花昂貴吊燈等等重要?

還是每天待最久的房間~

每天重複做的動作

相關的設計~越完善重要?

插個題外話

很多人會忽略家電的重要性

比起牆面的材質

家電更會是你每天都會碰的東西

既然如此

常用的東西就請不要省

保留預算~用好一點~

你會感激自己的這個決定

我是個務實的設計師

只做務實角度的預算控制建議

老屋翻新很燒錢

錢要怎麼花 預算如何控制

端看你能否觀照自我生活習慣

搔到自己的癢處

想了解更多老屋翻新資訊和技巧

誠摯邀請您按讚+追蹤

一新設計很認真經營的FB粉絲專頁

一新設計 專攻老屋 全屋翻新
了解更多

預算控制技巧 不要衝動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逛街的時候太早下手

逛到後面~發現後面的店家

選擇更多且價格更實惠

後悔莫及~氣自己幹嘛這麼急著出手

然而這狀況其實

更常發生在裝修的早期

全因『計畫裝修』跟『計劃旅行』一樣

都容易讓人做夢~深陷幻想裡

平常都看別人做

現在機會難得~換我了

當然得好好夢一回

想著想著

感性越來越多

理性越來越少

最後失去它~

下訂 order !!

(但其實八字還沒一撇)

(甚至房子都還沒蓋)

因此,我常戲稱要送客戶

"不要衝動"的匾額

用以勒住他們心猿意馬的心

#請建立購物車機制

只要你搜尋 點擊過某樣商品

拜託不要急著下單/結帳

演算法會撲天蓋地的餵養你更多的資訊

佔據你所有的3C螢幕

你會看到更多的新奇玩意兒

請都先丟進購物車內

讓子彈飛一會兒

(給自己冷靜的時間,也給挑戰者機會)

實在是看過太多客戶後來反悔

但退款/退貨不如意而煩惱

甚至浪費錢~相同用處的東西買兩個以上

#吸引力法則

這也是一種很常發生的神奇現象

當你開始"想"裝修房子時

這法則就會出現

你會發現身邊的人竟然不約而同

開始跟你分享裝修大小事與經驗

(你甚至沒跟他提過要裝修的事)

誇張到幾百年沒互動的親戚 鄰居都來

於是你就會接收到

廣泛的忠告與建議

資訊量一大

很容易就會推翻你原先的想法

ps.非常建議寫裝修日記

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路歷程

以前的單純(只想簡單做做)

#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的技巧

水平思考是第一階段

不考慮優劣

只要是選項都列

這個階段不做判斷 分析

讓自己的做決定前的廣度拉到最大

垂直思考是第二階段

就是把檯面上所有選項

按照輕重緩急分門別類

選項就會有排名(順序)

不急著下決定

就是希望做好水平思考

不讓自己的決定(範疇)太狹隘

錯失更棒的作法 (爭取最大利益)

#將來的決定_不要現在下!!!

當你發現

這個決定今天下跟明天下是一樣的

那就明天再下~以此類推

這是塊未來的你送來的匾額

大家好,我是『滅火型』老屋翻新設計師

請聽老船長一句勸

#不要衝動 共勉之

想知道更多老屋翻新資訊和技巧

誠摯邀請您按讚+追蹤

一新設計很認真經營的FB粉絲專頁

一新設計 專攻老屋 全屋翻新
了解更多

#價二不真

照片取自胡雪巖 慶餘堂

第一次看到這塊牌匾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

會唸『真不二價』

然而

中文的美就在順唸反唸

底蘊竟不一樣

價二 不真

白話文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看似老生常談

卻是裝修菜鳥常踩的雷

也是許多裝修公司的採購、會計

常會犯的錯

#工程只看價錢不問內容

#見樹不見林就是這陷阱上的稻草

猶記得當初上估價課程的第一堂課

老師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

『如果你今天想來學』

『木作天花.地板 1坪多少錢?』

『那麼你可以離開了』

『我這堂課不教這個』

裝修工程說到底也是商業行為

在商言商

報價~

就成了一門學問(也是藝術)

裝修報價牽涉範圍很廣

工法 時間 數量 建材等級

工地地點 進出料動線

費工損耗 法規 加班與否

乃至風險評估(估價時看不見的)

工務實力+工地經驗

成就了我們看廠商報價單的火眼金睛

儘管如此

老師在課堂最後仍不忘諄諄教誨

#千萬不要跟廠商比專業

#那可是人家吃飯的傢伙啊

在每個產業裡

你懂的~永遠只是皮毛!!

為什麼老師會這麼叮嚀?

物料和工法

這潭 水很深啊!

你真的以為你賺了?

廠商真的只賺你看到的那部分?

大家都說CP值 CP值

但我相信真要論輕重

P(價值)一定是比C(價格)來的重要

#裝修價值才是根本

留白
了解更多

留白

山水畫的藝術技巧

可減少構圖太滿的壓抑感

且多了想像空間

留白很適合應用在老屋翻新上

說穿了~

目的就是為了控制預算~

把錢花在刀口上

#不要衝動

技巧一

#降低木作硬裝的比例

硬裝做越多 裝潢就越燒錢

預算有限時

就更要抓準木作硬裝優點才做

a.整合空間 (畸零地或零散空間)

b.量身訂做 (尺寸不好找軟裝)

#不用把整屋子都做滿木作硬裝

技巧二

#還沒想清楚的空間_先不急著做

空間利用 及 花錢決策

都該讓自己將來

進可攻 退可守

進可攻 退可守

進可攻 退可守

(很重要的心法 所以講三次 XD)

把錢花在已經很明確的

生活模式/習慣上

才是聰明的省錢達人

技巧三

#留呼吸牆的重要性

空間至少留一面單純的牆面

(避免高櫃圍繞的壓迫)

讓人得以喘息的牆

我稱之為"呼吸牆"

(當然 最好是高櫃集中一面就好)

技巧四

#放輕小孩房的風格力道和硬裝

孩子的成長 歲月如梭

不同時期的孩子

會有不同時期的房間擺設需求

風格永遠追搭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這是一般人最容易輕忽的一件事

按籌碼做事 乍聽很容易

但籌碼不夠怎麼辦?

#做好取捨_適當留白

留白的精隨就是取捨

只取重點下筆

不急著填滿

省錢之道

說到省錢

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減法"設計

然而有時候減法反而比較貴

這裡說的減法 指的是

現況面材.中材打除清運

例如

a.建物外牆拉皮

b.衛浴壁地磚拆除見底

c.既有地坪打除見底

d.水電埋設暗管

這些減法工法離不開

拆除.泥作.水電這些汙工項目

#粉塵_噪音擾鄰時間一久

#隨之而來的就是檢舉_糾紛

耗時.耗工 超傷錢已經夠頭痛

節外生枝的劇情發展(處理人的事)

更會讓你直呼

『大人的世界好複雜』

加法工法 老屋翻新 很常見

高CP值是它的市場競爭性

畢竟荷包是逃避不了的現實

#加法是方便工法

省錢的代價 就是

『你得接受它的不完美』

儘管如此還是得提醒兩句

a.鬆動.膨拱處一定要敲除整平

(不是傻傻的 只管往上疊加)

b.磁磚可以省(不敲) 但防水不能省 !

防水若有問題,一定要先處理好 !

減法雖完美 但費用高且擾鄰

加法不完美 但不失為權衡之計

#籌碼不同_策略自然不同

哪種作法較省 省多少

代價(副作用)都要記得評估

#以終為始_目標決定策略方向